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

不靠懶人包 審服貿自己來

【聯合晚報/記者馮子純/綜合報導】












網友架設「自己的服貿自己審」網站,希望完整呈現服貿協議內容,讓民眾自行評估利弊。記者馮子純/攝影、圖/擷自網路


服貿爭議延燒至今,網路已出現超過百種「挺服貿」和「反服貿」的「懶人包」分析利弊,本月26日更有網友架設「自己的服貿自己審」網站,不用懶人包挾帶個人觀點,而是分項列出服貿協議全文與附件,並轉換原文未翻譯、大眾難以理解的「產業代碼」,完整呈現服貿協議。支持或反對的群眾都能藉此對原始協議有通盤了解,也可投票對單一條文表示「贊成」或「反對」開放。網站上線兩天,已超過3萬人在臉書分享。


「我曾經不想讀服貿,認為媒體吵吵鬧鬧,怎樣吵都不關我的事。」網站站長在《為什麼我們看不懂服貿爭議?》網誌中,說明成立網站的原委,表示做網站的出發點,其實是自己想看懂服貿;因為「網路上有很多懶人包,試著以服貿所會帶來的影響作歸納論述。」但這些懶人包看了老半天,往往只說會影響很大,「很難感同身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」因此呼籲民眾「花點時間認真讀讀這些攸關你我的貿易協定內容」。


站長也進一步指出,要了解服貿對台灣產業的利弊影響,僅閱讀服貿協議的「主文」看不出端倪,列出「開放的產業」以及「開放的合作投資形式」的「附件」才是解讀關鍵,但附件中常用「與XXX標準相同」、將產業代碼合併變成「其他」、用「聯合國代碼」縮寫,一般讀者難以釐清,究竟是哪些產業會受到影響?因此他將單一產業的條文與附件,以相同模式整併,對於難以理解的產業「聯合國代碼」(CPC)也引入完整翻譯,使讀者能一目了然。


該網站整理了台灣方面對中國「非金融服務部門的開放承諾」。各項目登入後可以投票表示「支持」或「反對」,也開放網友進行討論,例如第一類商業服務類,B大類「電腦及其相關服務業」中的「資料庫服務」,在數百名網友投票中只有3%民眾贊成,不少從事資料庫前台與後端作業的網友現身說法,擔心開放後中國資訊科技工作者可使用台灣的資料庫,不僅有個資外洩疑慮,商業、國防、政府機關等資訊安全也將曝露在風險中。但是第二大類通訊服務類D項視聽服務業中的「進口大陸影片」,就有超過四成的網友表示贊成開放,認為有助於提升資訊多元化,更了解中國民眾的生活型態與想法。


※延伸閱讀》

‧自己的服貿自己審







via UDN數位資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