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

董福興/不僅是夜市! 我們需要更全面的行動支付

【聯合報╱董福興(3C趨勢觀察者)】












台北在行動支付上彷彿與全球趨勢絕緣。 圖/摘自Square網站


上周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到寧夏夜市拜票時,提出希望推動夜市使用電子商務付費的想法。雖然在網路上被不少人倒喝采,但在迄今接連不斷的選舉新聞中,這應該是最與科技生活相關的一項政見了。

走遍亞洲許多都市,你會發現台北在行動支付上彷彿與全球趨勢絕緣。


我在去年前往日本時,臨時受朋友邀請一場餐會,因為將要離境,身上現金不足,深怕付不出錢來。戰戰兢兢地到了吃喝聊天後,朋友拿出掛著Square Reader的iPhone,和在場所有人一一刷卡、簽名收費。他不擔心墊付的金額太高,因為隔一個工作天,這些款項就會匯入他的銀行賬戶。


而年初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的「當面付」功能宣稱將要向港台與南韓擴張,就讓台灣與香港的金融管理單位緊急叫停。但在對岸大型都市,不管是自動販賣機或者合作的商店,能透過手機直接付錢,所提供的便利,稱之為行動應用的終極目標並不為過。


小額付費、第三方支付這幾年在台灣吵得不可開交,但各種消息僅在網上高空飛過,我們還真看不到任何實際使用的案例,與日常生活還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。雖然我不認為這是首都市長的權限,但的的確確,我們需要讓這些行動支付更得以普及,帶動技術的進步與經濟發展。當然,我希望所謂的「電子商務」,不是指「悠遊卡」。交通票證小額付費放在現代來看,只不過是一項都市生活的基礎而已。


科技對於生活的改變,絕對不是從概念而生,若這麼做,最終只會產生出眼高手低的結果。落實在生活上,必須要具體地實現,像Square令人人都能透過刷卡收費、支付寶的「當面付」能讓兩支手機直接交易,任誰都能看到改變。希望我們的政府,也能從這角度來思考。







via UDN數位資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