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D在去年揭曉首款整合ARM硬體架構設計,同時代號分別為「Mullins」、「Beema」的兩款全新APU ,將接續「Temash」與「Kabini」瞄準低耗電、主流市場使用需求,並且採「Puma」處理器核心架構,同時整合ARM Cortex-A5為基礎,兼具TrustZone技術的平台安全晶片。
接續「Temash」與「Kabini」 分攻低耗電、主流使用市場
在去年正式確定將推首款整合ARM硬體架構設計,同時代號分別為「Mullins」、「Beema」的兩款全新APU消息後,AMD也進一步揭曉預計推出型號細節。
其中,代號「Mullins」的新款低耗電APU將推出兩款A系列規格,以及一款E系列規格包含採四核心設計的A10 Micro 6700T、A4 Micro 6400T與雙核心設計E1 Micro 6200T;代號「Beema」的全新主流款APU則將推出兩款A系列規格,以及兩款E系列規格,包含四核心設計的A6-6310、A4-6210,以及四核心設計的E2-6110與雙核心設計E1-6010。
各款APU配置GPU均為GCN架構,等級分別為R2、R3、R4與R6,顯示時脈最高為至800MHz。詳細分別如下:
「Mullins」APU預計推出產品規格:
「Beema」APU預計推出產品規格:
代號「Mullins」的新款APU主要承接先前代號「Temash」系列產品,主打低耗電多核硬體架構,在年初CES 2014期間也透過Project Discovery計畫,實際展示以「Mullins」APU打造的平板參考設計與「nano PC」設計 ,呈現低耗電、高執行效能的使用特性。
「Mullins」APU平均TDP設計約在4.5W以下,而SDP則可控制在2.8W左右,最高運作時脈為四核心、2.2GHz,記憶體最高可對應DDR3L-1333。
而代號「Beema」的新款APU則是接續先前代號「Kabini」系列產品,同樣瞄準主流市場需求,預計應用於低耗電筆電、桌機等產品使用。相較於「Mullins」可對應更高運作時脈,以及更高的記憶體運作時脈,但相較也讓TDP提高至15W。
高階市場仍以「Kaveri」布局
以目前AMD布局來看,年初宣布上市的「Kaveri」APU 仍著重在高階使用市場,包含運作效能、整合顯示卡等級,以及首度採用HSA異構設計,都讓此款APU可發揮更高效能。
不同於「Kaveri」首度採HSA異構設計,「Mullins」與「Beema」則是AMD首款導入ARM Cortex-A5為基礎,同時具備TrustZone技術平台安全晶片設計的APU產品,主要讓處理器執行各類應用服務時,可配合TrustZone技術確保使用資料安全。
其他應用部分,兩款APU均支援微軟InstantGo技術,支援在500毫秒內從待機模式完成喚醒,並且在瞬間內恢復先前工作狀態。同時,在常時連線部分也支援裝置睡眠時維持資料連線同步,並且可在待機模式下維持各類資料更新。
而在電池續航力表現部分,AMD表示兩款APU將可對應全天運作使用,並且至少能維持14天以上的待機使用時間,此次推出兩款全新APU將能對應輕薄、常時連網裝置使用。此外,兩款APU也能針對應用程式進行所需效能進行最佳化,自行調整CPU或GPU供電答最具效率效能發揮。
另外,兩款APU也均對應AMD DockPort技術、以Miracast為基礎的AMD無線串流顯示技術,以及包含臉譜識別、手勢操作等圖像應用,並且配合內嵌GCN架構GPU進行硬體加速提昇整體運算效能。
與Intel同等級產品、自身前一代產品競爭比較
在與Intel競爭產品設定部分,「Mullins」APU將與Bay Trail-T平台的Atom Z3770,乃至於Haswell平台Y系列的Core i5-4200Y之間等級產品做為競爭;而「Beema」APU則將與Bay Trail-T平台的Celeron N2805,乃至Haswell平台U系列的Pentium 3556U之間等級產品為競爭。
同時與先前「Temash」、「Kabini」效能比較,新款APU在顯示效能也約提昇兩倍左右,而整體效能也至少提高約20%以上。
如同去年在APU 13活動中預告,AMD也於稍早解說中公布新款「Mullins」、「Beema」運作效能與競爭對手產品比較結果,分別如下:
「Mullins」APU與Intel競爭產品效能比較:
「Beema」APU與Intel競爭產品效能比較:
「Mullins」APU、「Beema」APU與前一代產品比較:
※相關連結》
‧Mullins、Beema AMD首款整合ARM架構APU
‧AMD展示Mullins小型平板設計 發揮桌機效能
‧AMD「Mullins」APU參考設計簡單玩
via UDN數位資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