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台灣Google日前在臺北華山文化園區,舉辦了一連三天「A Day with Google」的雲端服務體驗活動。Google於近期雖然沒有令人感到訝異的新服務,但逐步整合的腳步之快,也令人訝異。
儘管Android系統與Google Glass奪人注目,不過Google的核心服務卻始終沒有改變,依然是—搜尋。Google對於搜尋又有怎麼樣的目標呢?三年前,我曾聽過Google負責搜尋技術的Amit Singhal講述對搜尋的願景。Google搜尋希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就是「不搜之搜(Searching without Search)」,這是怎麼樣的境界呢?或許可以如此想像:
當你早上出門前往外地出差時,Google會從你行事曆上的事件判斷目的地,自動幫你規畫出最快的路線,並且列出各種訂票、轉乘的資訊,你甚至不需要開啟Google地圖。而當你下班時,Google會提醒你:後天是你小孩的生日,他最近對什麼東西感興趣,若你要購買的話,這附近有哪些店可以購買、怎麼過去、又營業到幾點。
其實Google透過個人化搜尋就能夠了解你的喜好與行為模式,透過進一步的預測,能夠事先提供給你可能會需要的資訊,技術上完全可行。但是,Google卻不曉得你的人際關係。但在社交服務Google+出現後,則能更進一步地將個人脈絡串聯在一起。
聽起來很神奇?但其實這都是現在進行式。以我所出版的《華氏451度》電子書為例,電子書沒有像實體書店般的陳列,開賣後往往會埋沒在浩瀚網海中,但在Google Play開賣後,短短一個多月裡有著相當的銷售量,甚至來自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香港等地。根據認識的朋友所說,他喜歡科幻小說,當他在Google+社團中的朋友購買這本書後,整個社團的人都能在Google Play的推薦區看到這本書。
但也會有人覺得這很恐怖,彷彿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掌握。不過這也是人性的矛盾,我們希望科技能幫我們做得更多,但當科技真得做到了,卻又覺得害怕。技術本身只想讓使用者更為便利,真正應該擔憂的是:誰會想要你的這些資料,真正可怕的,依然是人。
via UDN數位資訊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